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状况,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可谁能想到,这不经意间的疏忽,有时竟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大祸。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真实故事,希望能给大家敲响警钟,让我们对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多一份重视。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王女士走进浴室,打算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温热的水流洒在身上,王女士惬意地闭上了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突然,她感觉后背部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像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王女士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后背,当她把手拿到眼前时,不禁吓了一跳,只见手指上沾满了鲜血。

“老公,快过来看看,怎么流血了!” 王女士惊慌失措地尖叫起来,声音在狭小的浴室里回荡。正在客厅看电视的丈夫听到妻子的呼喊,心里 “咯噔” 一下,赶忙放下手中的遥控器,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浴室。
“小题大做,吓我一跳!你后背的一个小疙瘩被你抓破了。” 丈夫凑近一看,只见王女士的后背有一个黄豆粒大小的小疙瘩,周围的皮肤已经被抓破,正缓缓渗出血来。丈夫一边说着,一边拿过毛巾,轻轻帮王女士擦拭着血迹。王女士看着镜子中那个小小的疙瘩,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就是不小心被自己挠破了。
洗完澡后,王女士从药箱里找出一片创可贴,简单地贴在疙瘩上,便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疙瘩,就像一颗悄然埋下的定时炸弹,正慢慢威胁着她的生命。

时光匆匆,一个月过去了。这天,王女士在换衣服时,无意间又摸到了后背那个小疙瘩。她感觉这个疙瘩好像比之前大了不少,心里不禁 “突突” 跳了几下。不仅如此,原本没什么感觉的疙瘩,现在时不时地发痒,让她忍不住想去抓挠。王女士心里有些不安,决定去小区旁边的一家皮肤专科门诊看看。
门诊里,皮肤科医生仔细查看了王女士后背的疙瘩。只见那个疙瘩大约有 1.0x1.0cm 大小,鼓鼓囊囊的,颜色略微发黄,周边的黏膜有些发红。医生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开口说道:“看着像是脂肪瘤,周边黏膜有点过敏,用点药就好了。” 说完,医生便给王女士开了一些外用药,叮嘱她按时涂抹,有什么问题再来复诊。
王女士拿着药,心里的担忧稍微减轻了一些。她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按时涂抹药膏。然而,又一个月过去了,王女士却感觉这个肿块越来越不对劲。疙瘩不仅痒,还开始隐隐作痛,这种不适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和心情。
王女士心里犯起了嘀咕,她和身边的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听后也觉得不太像脂肪瘤,因为大家印象中的脂肪瘤一般是不会发痒的。王女士越想越害怕,她决定去当地的市医院皮肤科,找更专业的医生看看。

市医院的皮肤科门诊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已。王女士坐在候诊区,心里七上八下的,不停地在脑海中猜测着自己的病情。终于轮到她了,王女士走进诊室,向医生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医生戴上手套,仔细地观察着王女士后背的 “脂肪瘤”。此时,这个疙瘩已经长到了直径大约 2.0cm,瘤体表面还出现了轻微的破溃,看上去有些渗液。
“我的脂肪瘤,能给我切除吗?特别影响我的生活和心情。” 王女士焦急地问医生。医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继续仔细检查着。突然,医生在肿物的左下方又发现了一个小疙瘩,大约有 1.0cm 大小,摸起来质地有点韧。医生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无论如何,先切除下做病理化验再说吧,两个都切下来,看看结果再说。” 医生表情严肃地说道,“办理住院吧。” 王女士听到要住院,心里有些抵触,毕竟她觉得只是一个小疙瘩,没必要住院这么麻烦。但看到医生凝重的神情,她又隐隐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底蔓延开来。
两天后,病理结果出来了。当医生看到报告上 “组织查见少量异形细胞” 这几个字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必须做个免疫组化!” 医生说道。王女士的丈夫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问道:“免疫组化是什么东西?” 医生耐心解释道:“免疫组化就像是给肿瘤细胞按个定位器,通过它可以找到肿瘤细胞的来源和类型。” 听到 “肿瘤细胞” 这几个字,王女士的丈夫一下子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疙瘩,竟然和肿瘤扯上了关系。

“癌症?不是个脂肪瘤吗?误诊了吧!” 王女士在旁边听到医生的解释后,情绪瞬间失控,她一边愤怒地大喊,一边试图用这种愤怒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极度恐惧。医生理解王女士此刻的心情,没有和她计较,而是继续耐心地询问:“你平时还有哪边不舒服吗,比如说腹痛、咳嗽,头晕等情况?” 王女士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回答道:“偶尔有点针刺样的腹痛,还有点腹部撑胀的感觉,就在上腹部,而且最近感觉疲乏无力,消瘦了很多。或许是最近累的吧。”
医生听完,心里的担忧更重了,他建议王女士做个腹部 CT。王女士嘴上虽然说不想做,但其实她心里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问题。于是,在医生的安排下,王女士做了腹部 CT 检查。当医生看到腹部 CT 的结果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头皮一阵发麻。
腹部 CT 显示:胰腺肿瘤,建议强化。很快,强化 CT 的结果也出来了,提示:胰腺癌,考虑转移瘤!医生拿着报告,心里五味杂陈,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个残酷的消息告诉王女士和她的丈夫。毕竟,王女士才 30 岁,如此年轻的生命,怎么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呢?医生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是一场误诊。
可问题来了,肿瘤是从哪里转移过来的呢?原发病灶又在哪里?为了找到答案,医生决定让王女士做颅脑 CT、胸部 CT、下腹部 CT 等一系列检查。王女士的丈夫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觉得医生是在乱开检查,有 “抢钱” 的嫌疑。医生无奈之下,只好把他悄悄叫到办公室,把事情的严重性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听完医生的解释,王女士的丈夫瞬间瘫倒在椅子上,泪水夺眶而出,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时,免疫组化结果也出来了,显示:CgA 阳性,CD56 阳性,Syn 阳性,ml 阳性,AEI/AE3 表皮阳性,肿瘤细胞胞浆内见点状阳性。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高度怀疑:肺小细胞癌!与此同时,胸部 CT 也显示:肺部肿块,高度考虑肺癌。之后,胸部强化 CT 进一步确诊:肺癌!

“你们是不是误诊了,我老婆从没有咳嗽过一次,只不过是个简单的脂肪瘤,怎么成肺癌,而且还转移了!” 王女士的丈夫得知结果后,情绪彻底崩溃,他一边咆哮着,一边试图否定这个残酷的现实。尽管他心里明白,这样做于事无补,但他实在无法接受妻子身患绝症的事实。
第二天,王女士的丈夫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办理了出院手续,带着妻子来到当地的省立医院,他多么希望这里的医生能告诉他,之前的诊断都是误诊。然而,现实再次给了他沉重的一击,省立医院的诊断结果与之前的医院一致。
王女士的丈夫颤抖着声音问医生:“她还有多长时间?” 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或许撑不过 1 年,因为癌症已经广泛转移,这种癌转移到皮肤的发病率很低。” 此时,王女士悄悄地躲在医生办公室门口,把丈夫和医生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她感觉自己的世界瞬间崩塌,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眼前一黑,晕倒在走廊上。
当王女士醒来后,丈夫知道再也无法隐瞒病情了。他强忍着悲痛,把年幼的 7 岁女儿带到妻子身边。女儿看着虚弱的妈妈,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加油,妈妈加油,我们陪你一起,你一定会胜利的……” 听到女儿的话,王女士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一家三口紧紧地抱在一起,放声大哭,那哭声里,满是对生命的不舍,对未来的绝望。
可惜,命运并没有因为这一家人的悲痛而手下留情。一个月后,尽管王女士经历了一次次痛苦的化疗,但最终还是带着对人世间的无限眷恋和不舍,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令人唏嘘的是,她去世的那天,恰好是她母亲的忌日。或许,在天堂里,母女二人能够再次相聚,愿她一路走好。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肺小细胞癌。肺小细胞癌属于神经内分泌癌的一个亚型,它具有极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早期的时候,患者往往没有任何感觉,等到发现时,绝大多数都已经发生了转移。这种癌症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多见,中位发病年龄大约在 60 岁,而且超过 85%的患者都有吸烟史。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淋巴结、肝、肺、肾上腺、脑、骨、卵巢和肾等,而转移至皮肤相对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现皮肤转移,往往意味着疾病已经到了终末期。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身体出现的任何异常蛛丝马迹,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自己的健康多一份保障。
相关文章:
吴艳妮回应被指“小动作多”:能激起斗志,要有被讨厌的勇气04-14
慢阻肺患者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和锻炼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04-14
这2个习惯,让你比同龄人老得更快!2个方法“变年轻”→04-13
13岁女孩查出胃癌,胃被切掉60%!医生提醒:这些饮食习惯要当心04-12
哪些药品可以医保报销?一键查询,快试试04-12
一位藏族少年的川剧变脸梦04-11
独家专访希林娜依·高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