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通讯员 杨稳 姚圣洁 记者 向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和坚实支撑。近年来,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4月8日,在寨沟村的腰岭关区域,一栋栋现代化的养殖“别墅”拔地而起,圈舍排列整整齐齐。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确保工程按时完工。据东鑫养殖场负责人徐前进介绍:“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每天有20名工人加班加点,预计6月即可全面竣工。”竣工后,养殖场计划引进200只优良品种的林麝,预计总价值将超过500万元。
寨沟村林草丰茂、气候温润,为林麝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徐前进看到了养殖林麝的巨大潜力。他深知,林麝不仅因其药用价值高而被誉为“软黄金”,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黄金的价值。

“成年的公麝,每年大约取15克到22克之间,收入8000元到12000元左右,母麝若产下双胞胎,一年的收入可达8万元到10万元左右。”徐前进介绍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像这样山中藏“宝”、林下生“金”的特色产业在寨沟村处处开花、处处结果。
位于寨沟村四组的宁陕县龙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郝家学将鱼食一撒入鱼池,立马被一群金黄的鱼儿包围,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养殖场主要是以养鱼苗为主,养了五六种品种,现在目前是金樽、虹鳟、三倍体等。一般养到4到15克就卖,一年收入还可以,现在养了一百五十多万(条)。”

据了解,宁陕县龙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淡水三文鱼养殖及销售为主。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790多万元,建成鱼池32个,占地30余亩,年存虹鳟鱼10万尾,孵化300万尾。采用“公司+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富余劳动力50余人。
近年来,寨沟村积极拓展产业领域,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板栗科管700亩,天麻集中连片种植135亩,林下魔芋种植900亩,翻种猪苓150亩,林麝养殖数量将达到500余只。同时,通过延展中药材的切片、烘干、初加工等产业链,进一步带动了群众和集体的“双增收”。
“寨沟村以林、果、药等林下经济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产业,持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寨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善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广“稻鸭共作”“林下养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注重农旅、文旅融合,打造乡村产业发展的示范村。

从山林间寻觅商机,到向生态要效益。如今的寨沟村,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串珠成链,一条以生态“小产业”撬动乡村“大振兴”的奋进之路正在越走越宽广。昔日的小山村已变成“聚宝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了群众口袋里的“金山银山”。
相关文章:
瑞幸咖啡四度携手消博会,“咖啡+”融合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04-13
最高5万元!这个重疾基金正在开放申请中04-13
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勇立潮头04-13
增长90% 汽油添加剂热销海外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