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疆少年隔空对“画”,上一堂跨越4000公里的思政美育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2:1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7日讯(通讯员 李辉 韩霜 全媒体记者 陈良)近日,在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的油菜花田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草原石城,两幅截然不同的春日画卷在“云端”交汇。由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杨伊美育名师工作室策划指导的“山海共绘”课程,让白箬铺镇光明小学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牧业寄宿学校的孩子们通过直播连线,以画笔为媒、美景作桥,共同开启了一堂跨越4000公里的“思政+美育+科技”创新课堂。这场特别的课堂,让2400米海拔差的两种地貌在画纸上相遇,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萌芽。

“快看!新疆同学们身后的石头好像一只大乌龟。”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张琳玲拿着画板,指向屏幕中嶙峋的草原石城说道。与此同时,托斯特小学的哈萨克族少年夏德曼·叶然别克,正惊叹于视频另一端的油菜花海:“湖南的春天像是铺满了阳光的地毯!”

活动中,两校孩子们化身“小导游”,用童真视角解读各自家乡之美。湖南孩子将油菜花田比作“大地的调色盘”,细述白箬铺镇“人在花中走,蝶随画板飞”的田园诗意;新疆少年则指着风蚀地貌讲述“石头城传说”,在奇石阵中寻觅亿万年前的地质密码。当无人机航拍的金黄花海与绵延的雪山同框时,课堂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同的风景,同样的壮美。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正如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血脉。”思政教师以两地文化符号为引,将新疆的“坚韧”与湖南的“敢为”编织成民族品格的经纬。

接下来的美术课堂上,光明小学李辉老师指导学生用水彩描绘油菜花的朦胧诗意,托斯特小学韩霜老师则带领学生画下石城的沧桑肌理。两地画作在屏幕上并置时,江南的清新淡雅与塞外的浓墨重彩形成奇妙对话。“这次特殊的美育课,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地的多元与美好。在画笔的挥舞间,地域的界限被打破,孩子们的心灵紧密相连。他们用手中的画笔诉说着对祖国的热爱,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风貌。”托斯特乡牧业寄宿学校党支部书记谭少丽说。

活动中,两地学子互换电子画作。这场特殊的思政美育课,以走出教室的创新形式打破地域壁垒。当湖南孩子收到了“会唱歌的石头”,新疆伙伴珍藏了“带着花香的云朵”,教育的温度在互动中流淌。“我们要让孩子们既看得见家乡的露珠,也望得见远方的雪山,在差异中读懂中国的辽阔,在交融中厚植家国情怀。”光明小学校长刘立华如是说。

相关文章:

苗绣绣娘赛巧手04-13

湖南省大学生创业专班来湖南工业大学调研04-12

应急管理部对13个省份启动强对流天气预警响应04-11

当护眼韵律遇上春日交响 水一小开展双操比赛04-11

深圳坪山交警“空降”幼儿园科技节,护航安全成长04-11

新疆军区某团组织实战背景下装备保障训练见闻04-11

第19届国际烟花论坛和首届湖南(醴陵)烟花爆竹产业博览会调度会召开04-10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东部海域有大雾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