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银行“金融大模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果丰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1:02:00    

近年来,苏商银行坚定执行“ALL in AI”战略,立足自主可控,打造中小银行垂直领域特色大模型。2024年,苏商银行成功获批“南京市金融大模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南京市唯一以金融大模型研究应用为建设方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立一年来,研究中心聚焦“6+X”应用场景和十大业务领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转化,推动AI技术在智能风控、智能信贷、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环节深度应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研究中心成功建设AI大模型应用平台和AI算力平台的双基座,以及数据处理、模型训练、部署管理、模型评测、应用开发、安全管理等六大平台,为加速产品研发周期、保障产品研发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建“数据+算法+算力+场景”四位一体的AI智能决策体系,加快形成金融大模型的私域数据优势。率先引入DeepSeek系列技术,结合原有大模型能力,在模型轻量化与高效推理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推动数字金融服务进一步智能化升级。

在成果应用方面,研究中心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变革,已推动60多项业务场景落地应用,实现数字金融服务全流程提质增效。其中,普惠AI助手通过自动化的审批流程和精准的风险评估,将贷款审批效率提升30%;信用债报告助手实现多模态非结构化特征加工提取,综合识别准确率可达97%以上,自动生成尽调、授信、审批等复杂文本,授信报告采纳率达95%,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产业链地图AI助手则深度融合了大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动态识别产业链节点,通过差异化营销策略与风控模型,额度精准度提升35%,累计识别可疑交易超6万笔,为业务拓展与风险管控注入“数智动能”;智能开发助手开创性构建智能编程协作平台,代码优化采纳率提升28%,核心系统迭代周期缩短30%;客服智能助手实现逐步替代传统人工服务,机器人问答自助解决率提升50%,质检助手100%覆盖客服场景,实现了服务效率与精度的双提升。

在技术创新方面,研究中心已申请金融大模型发明专利15件,发表相关科研论文3篇,其中《大模型技术在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中的应用与影响》荣获全国地方金融28次论坛会议征文二等奖;“客服智能助手项目”荣获第五届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奖;“基于AI赋能的消费金融智能化技术平台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江苏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三等奖;“人工智能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入选2024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国数字金融大会优秀案例,科研和实践成果获得业界高度认可。

今年初,南京市举办科技创新大会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启动仪式,苏商银行“金融大模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加多个“人工智能+”重点项目签约,助力形成金融提质增效新动能。苏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探索大模型技术在金融复杂场景的深度应用,打造中小银行人工智能应用的典范,切实以科技驱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一线观察】河北:机器人产业连续两年保持40%以上增速04-05

坚持自主创新 加快绿色转型04-05

广发金融地产联接基金2024年报解读:份额缩水48%,净资产下滑49%,净利润大增796%,管理费下降18%04-05

支持诊断40余种癌症,西湖大学发布多模态病理大模型04-04

电诈受害者变成“工具人”,北京警方揪出幕后黑手04-04

比亚迪将起诉自媒体“智能EVO”:已报案,索赔200万!04-04

跑腿平台推出清明代扫墓服务,最高价格8小时4999元,客服: 其中含2700元茅台(极目新闻)04-04

金融助企政策直达,点击获取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