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古人用秸秆给蔬菜盖‘被子’,我们今天用传感器控制大棚温度,原理竟一脉相承!”4月9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蔬香里”研学馆内,日照实验初中学生王轩手持温控仪,对比着“农圣经”《齐民要术》记载的“草秸覆菜”与现代大棚数据,惊叹连连。

这座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农业研学殿堂于3月29日正式开馆,吸引不少学子前来探秘。步入“蔬香门第”展区,贾思勰青铜像手握泛黄书卷,一旁正是《齐民要术》中“窖藏保鲜”的场景。研学课程负责人周少波介绍:“这本农书不仅是历史文物,更是寿光蔬菜产业的‘基因图谱’。”
学生们在“未来农业”体验区亲手铺秸秆、测地温,感受从“草秸覆菜”到智能大棚的技术跃迁。“看!显微镜下的白菜叶脉像高速公路!”在“微观研究所”,李雨桐的惊呼引来一片围观。透过专业设备,植物维管束的微观世界与隔壁展厅的水培系统形成奇妙呼应。周少波说,这里以“解密科技”为核心理念,设置四大主题实验室:学生们用乐高搭建无土栽培架,化身“小育种师”筛选优势基因,调配营养液破解“水的密码”,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智慧农业的底层逻辑。

“翠耕春士”展区里,摆放着10种古农具。潍坊一中学生张浩然推动汉代耧车,对比智能播种机的作业视频感慨:“木轮变成芯片,但‘精耕细作’的农魂从未改变。”古今对话,正是研学馆设计的深意——在“犁耕春土”“磨碾粗粮”等体验中,具象化激活《齐民要术》的农耕智慧。

“这是嵌着番茄种子的书签,愿你们成为农业未来的‘育种人’。”种子广场上,周少波为每位学生送上特殊礼物。研学馆独创“文化+科技+生态”三维体系:小学生听“农圣故事”激发兴趣,初中生进“科技解密局”培养思维,高中生则在育种实验室参与杂交实验。日照带队教师刘敏感慨:“从《寿光蔬菜赋》描红到智慧农场实操,孩子们真正理解了‘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的艰辛与浪漫。”
作为全国首个蔬菜主题研学综合体,“蔬香里”已形成独特辐射效应:与潍坊非遗中心共建传习工坊,联合中国邮政推出联名文创,更吸引十余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4月9日,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与寿光菜博会在蔬香里研学馆举行了“泰山研学小院士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我们不仅要培养知农爱农的新一代,更要构建农旅融合的产业生态。”周少波说。
据悉,“蔬香里”研学馆已入选山东省优秀研学课程,第26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期间将迎来全国百余所学校的万名学子。
相关链接:
潍坊打造特色研学旅游线路
围绕“中国研学名城”目标,潍坊市研学旅游协会将结合研学旅游资源特色,优化组合,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探秘之旅、科技创新体验之旅、地质生态发现之旅、农耕文明实践之旅、红色文化传承之旅、书画与金石艺术启迪之旅等特色研学旅游线路。
与此同时,潍坊还将构建具有特色性、系统性的研学旅游课程体系,培养研学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重点开发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中国寿光蔬菜博物馆和青州花卉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类课程;以诸城恐龙、昌乐古火山口、临朐山旺化石等为代表的地质科普类课程;以“渤海走廊”王尽美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类课程;以郑公祠、郑公书院等为代表的国学教育类课程;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十笏园非遗空间、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综合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齐长城潍坊非遗传承项目等为代表的非遗体验类课程;以市科技馆、青州元宇宙探索空间、安丘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类课程;以潍柴、迈赫机器人、华艺雕塑、景芝酒之城等为代表的工业文明类课程;以莫言文学艺术馆、诸城超然台等为代表的文学鉴赏类课程。
(大众新闻记者 王佳声 石如宽)
相关文章:
全国首个蔬菜主题研学综合体开馆,研学“蔬香里”感知“农圣经”04-14
湖南省大学生创业专班来湖南工业大学调研04-12
9.9元一份,突然爆火销量第一!很多人买过,网友吵上了04-10
医药代表多次行贿,大三甲副院长被“双开”04-09
同心同向同行 共育成长繁花——德清县上柏幼儿园开展2025春季园级家委会会议04-07
代表履职在一线,助力安全生产“六化”建设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