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周刊·中原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03:00    

《 河南日报 》( 2025年04月09日 第 11 版)

□赵瑜

在万松浦书院的图书室里,随手取下一本作家张炜的书《阅读的烦恼》,翻开来,看到《筑万松浦记》,觉得亲切,读完了。

窗外鸟鸣声正隆,大海也在不远的地方。时间在这里仿佛要慢一些,图书室的窗子外有秋天的阳光洒进来,想着多年前,这里竟然是一片空地,便觉得作家是最爱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类。万松浦书院就是张炜的一个理想国。

“10余年来我一直寻找和迷恋这样一个读书处:沉着安静、风清树绿;一片自然生机,会助长人的思维,增加心灵的蕴含;这里没有纠缠的纷争,没有轰轰市声,也没有热心于全球化的现代先生。”

这便是万松浦书院的源头。

一想到某个院落里有万株松树,内心里的词语便被扩大。环境对写作是有干预能力的。一个在海边居住的人自然而然地会写到波涛的声音,而一个在黄土高原居住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写到泥土。直到我抵达万松浦书院,才体会到——沉着安静,风清树绿——多么理想主义。尤其是在海边,在城市的边缘。

“万松浦”总会让人想到瓦尔登湖。梭罗在湖边写作,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生活成本。瓦尔登湖也因为梭罗的书写成为一个文学的地标。私下里,我想,万松浦书院可能比2003年筑建时更早。早在1993年,张炜发表了他的长篇散文《融入野地》。他想要融入的那片野地,可能就是万松浦书院的前身。这块野地,一直活在作家张炜的梦境里,他的小说的片段里,与别人交谈时突然生出的念头里。10年以后,作家张炜终于有了机会,发起筑建了万松浦书院。

文学需要自然万物的浸润。在万松浦书院里行走,会觉得,瞬间进入灵魂的安静区域。松树是时间也是生命,秋蝉,鸟鸣声,以及远处大海的涛声,让院落里的安静有了参照。这可能就是写作者最为理想的处所。

这些年,我从中原走到了海南岛,又从海岛生活回到了中原。生活地址的变化,让我对自然环境有了更多的敏感。私下里,我总认为,人要不时地逃离熟悉的生活场景,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磁场吸收更多的思想碎片。日常生活里,我们都是一个活在具体环境里的人,个体的思想、所遭遇的生活压迫以及表达欲,和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像万松浦这样远离世俗生活的地方,适合短居,适合清理世俗生活中的短期欲望。在松树间走一走,人立即会变成一个大于时间的人。看看树干上的纹理,时间便消失了。在一棵树面前,人多么自由,又多么匆忙。

浦,江河的入海口。河流的终点。万松,一万只飞鸟,一万句诗,一万朵云彩,一万片落叶。万松浦书院一旦筑成,就像一篇已经发表过的小说,与原作者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仅仅只属于原作者了。万松浦成为一个公共的地址,成为所有灵魂共同碰撞的精神家园。

书院的走廊里,挂满了来过这里的作家和诗人们。图书馆里也有无数可以交流的书单。二楼的露台更是夏天的好去处。

一片野地,却又是一片精神的住址。我喜欢所有关于大海的消息。有一阵子,我读了很多关于大海的诗句,有一句诗我非常喜欢,是这样的——“深夜里我反复阅读着一封来信,那夺眶而出的一滴泪珠也许便是海。”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大海是一封又一封来信,春天的大海和秋天的大海是不同的书信内容。而我刚好在深秋的天气抵达龙口。这个城市的港口将生活需要的万物运输进来,而万松浦书院近旁芦清河入海口是将一条河流的倾诉全部接受。在万松浦书院,我感慨于山东龙口这个地址的奇特,这个被张炜称作半岛的故乡,与我长期生活过的海南相比较,最美好的地方在于,它既是一座有海的城市,却又因为在大海的南岸而不潮湿。

滨海,却又干燥,如此湿润的地理位置,如此舒适的生存纬度。与南方海洋边的红树林、野菠萝和露兜树不同,龙口海岸的松树林让大海与山地有了联系,因为,一想到松树,人们便会想到广阔的大兴安岭。一种树可以带来辽阔,那么能捕捉到这种辽阔的人是幸福的。

在万松浦书院二楼的露台上,我们一群人热烈地讨论着作为港口城市的龙口并不像北方的城市,这里的人开放,松弛。大海不拒绝每一条河流,于是,所有滨海的城市都是外来文化的欢迎者和受益者,那种打开了视野之后的平和,让整个地域的人看起来略显得谦逊,在龙口的街道上行走时,迎面而来的本地人,面目清晰,他们看向我们的时候眼带笑意。

松树林总让人想到呼吸,想到唐诗中的问答,或是中国画中斑驳的思考。而在山东的一隅,有了这万松浦,松树便有了出生地。若是能在这个院子里住一阵子就好了,只是住在这松树的呼吸里,便觉得拥有了无数的词语。那些被日常生活包围的迟滞和麻木被海风吹走,整个人都变得生动起来。

万松浦,一个打开人的感官的地址,一个藏着一万声鸟鸣的地址。我离开后很久,还能听到那里的松涛声。真好。

相关文章:

艺术家汪一推出最新个展,“沿着河岸”看神秘的岛屿和密林04-13

报 名 通 告04-13

专家提醒:过敏性鼻炎不能忍忍就算了,当心哮喘找上门04-11

西安3所中小学公开招聘04-11

人文周刊·中原风04-09

走路有这个特点的人,不仅看起来年轻,还会更长寿!04-05

嘴上起水泡不是“上火”!小心是这种终身潜伏的病毒!会传染!04-05

419场!4月全省的招聘会安排来啦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