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内,AI终将达成万倍(ten thousand times)于人类的智慧水平。”2024年,软银集团总裁兼CEO孙正义(Masayoshi Son)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对ASI(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超级人工智能)的未来构想。
也就是在这前后,软银围绕AI领域的布局正明显加速。
2024年,软银集团接连宣布投资AI创企Perplexity AI,领投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Skild AI,与美国Tempus AI成立医疗合资公司,收购英国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
2025年,软银逐渐深化与OpenAI的合作。3月下旬,其再度对AI芯片领域出手,宣布以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70亿元)收购美国芯片设计公司Ampere。
加上此前已经成为Arm大股东,软银在AI芯片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正在逐步完善。
六年前,软银将持有的英伟达全部股权清仓离场,错失了此后英伟达冲刺万亿美元市值的爆发性增长机会。在如今AI浪潮下,软银看起来正卷土重来,甚至显示出挑战英伟达地位的野心。
收购
“你们可能不知道,在某一个时间点,Masa(孙正义)曾经是英伟达最大的股东。”2024年11月,在日本的一场人工智能峰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面向听众说完这句话后,与孙正义作“抱头痛哭”状,“没事,我们可以一起哭。”他笑称。
这被视为软银的一次深刻错过,孙正义也公开表达过遗憾。
2017年,软银从公开市场购入英伟达股票,持股占比一度接近5%,成为后者最大股东之一,但在2019年就将股权抛售,错失了英伟达走向巅峰的发展阶段。
但孙正义对AI芯片的投资热情正渐趋热烈。2024年10月的一次公开访谈中,他断言,“英伟达被低估(undervalued)了。”
最近两年,软银集团正合纵连横,投资AI芯片和相关基础设施产业,为实现其ASI构想而运作,或许也在寻求弥补过去的缺憾。
孙正义甚至凝练出一套研判逻辑:为了实现人类进化,推进超级人工智能发展。同时他断言:预计2035年将实现超级人工智能(ASI)。
孙正义强调的ASI与大众通常谈论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不同,后者是能处理多项任务的通用智能,可以表现出类似人类的灵活性,因此并不会对人类社会既有规则带来较大改变;但ASI将远超过人类智能,其出现将意味着人类历史的转折点,ASI驱动的智能机器人将代表人类执行各种物理任务。
根据软银集团规划,部署ASI主要包括四个维度:AI芯片、AI数据中心、AI机器人、能源。显然,其中核心基础设施就是AI芯片。
“Arm将为ASI提供基础技术。”孙正义指出,尽管Arm很伟大,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自实现ASI。软银集团的所有成员都将齐心协力实现这一目标。
这从侧面解释了软银正逐渐加码对AI芯片领域公司的收购动作:先有入股Arm,后有收购Graphcore和Ampere,软银的AI芯片布局正逐渐露出水面。
TechInsights人工智能技术总监Anand Joshi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软银旨在成为全球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的领导者,其近期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正是这一野心的印证。
“要充分发挥AGI应用的潜力,需要完整的基础设施,涵盖芯片、IP、服务器、CPU、AI加速器等。”他进一步分析道,软银在布局AI半导体领域时,始终着眼于更宏大的愿景,三者在这幅蓝图中形成了完美互补——Arm为其提供数据中心级的处理器IP;Ampere基于这些IP打造数据中心专用芯片;Graphcore则专注于数据中心AI加速器芯片研发。
至于三者之间如何形成业务协同,Anand Joshi对记者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三家公司之间是计划将既有产品进行融合还是将推出新的解决方案,不过这三家公司的组合已具备构建完整AI应用基础设施的潜力。”
通过这种垂直整合,OpenAI能够提供在此专属架构上优化运行的模型,从而实现全球领先的模型性能表现。“企业级客户将通过API调用的方式购买这些AI服务器能力,按次计费的模式极有可能为其创造巨额利润。”他补充道。
赛跑
正因为软银通过投资、收购的方式构建AI核心芯片生态,一种观点认为,软银正计划打造一个英伟达的潜在竞争对手。
但在目前阶段,这还只是一种愿景。一方面,英伟达基于十余年在CUDA等软件生态方面的持续布局,构建了强悍的护城河,至今在AI训练方面,英伟达GPU芯片依然是行业首选,这种生态优势,令其在AI推理侧也构成一定竞争壁垒;另一方面,市场戏称的“反英伟达联盟”正加速成长,典型案例就是云服务厂商通过与ASIC芯片设计公司合作的方式快速迭代自研AI推理芯片,博通和Marvell(美满电子)就是重要受益者。
面对既有竞争环境,新进入者要快速取得突破并不容易,何况在被软银收购时,Graphcore和Ampere均面临较大财务难题,这意味着两家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尚待完善。
根据软银披露,Ampere在2022年至2024年间,营业收入从1.52亿美元收窄到0.16亿美元,反而缩水了接近十倍;公司似乎在尽力挽回盈利能力,但截至2024年依然亏损5.81亿美元。净资产和总资产也在持续大幅下滑。
资料显示,Ampere最初专注于云原生计算(cloud-native computing),此后扩展到人工智能计算领域(AI compute)。公司旗下产品覆盖从边缘到云数据中心的一系列云工作负载。
Graphcore此前提交的文件显示,2022年销售额为270万美元,亏损2.046亿美元。
谈及经营情况,Anand Joshi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尽管Arm和Ampere的业务表现出色,但Graphcore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后者芯片难以达到同期发布的同代产品性能水平,这成为其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不过,Graphcore已经认识到配套软件的重要性,并开始在编译器及其他技术领域进行投入。这一环节正是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核心挑战之一,必须进行攻克。”他续称。
在Anand Joshi看来,相比之下,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已进入市场,并具备较为成熟的软件生态。然而,这类产品仍缺乏x86架构所具备的横向扩展能力(scaling ability)。“想获得成功,这三家企业之间需要协同合作,共同制定统一的软件发展路线图。”
在这其中,Arm无疑是发展相对成熟的厂商。虽然在大众视野中,基于Arm架构的芯片产品覆盖了市面上超过99%的智能手机,但近些年来,其面向数据中心、PC等领域也在快速发展。
Arm高级副总裁兼基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Mohamed Awad近日就发文指出,六年多前,Arm推出面向下一代云基础设施的Arm Neoverse平台,如今,Neoverse技术的部署已达到新高度:2025年出货到头部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算力中,将有近50%是基于Arm架构。亚马逊云科技(AWS)、Google Cloud和Microsoft Azure等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均已采用Arm计算平台来打造自己的通用定制芯片。
Anand Joshi对记者分析道,Arm已成为数据中心市场的重要玩家。例如,亚马逊正将自研芯片Graviton作为X86的低成本替代方案推向市场,目前其市场表现良好。同样,亚马逊旗下“Graviton+Inferential”系列自研芯片产品被定位为“x86+英伟达”方案的低成本替代方案。英伟达也为其Blackwell系列产品的Grace CPU芯片适配了Arm架构。
“因此,若软银、Arm、Ampere能顺利执行该战略,Arm的确有望成为数据中心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续称。
野心
由于对AI相关产业的投资过多,今年2月的投资人会议上,软银公司被要求阐释其对AI行业的整体投资思路。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unichi Miyakawa分析道,这包括8个层面:通过与OpenAI合资,部署企业级人工智能项目“水晶智能(Cristal intelligence)”;开发专门用于日语的本土大语言模型(LLM);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战略联盟的一部分,与微软日本达成合作;为企业级客户提供谷歌工作区(Workspace)的Gemini模型;建立一个日本顶级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在北海道和大阪建立AI数据中心;发展AI-RAN、部署AITRAS来推动AI-RAN从概念进入生活;构建超级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
这意味着,面向ASI愿景,软银布局的领域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从算力到通信,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综合维度。
客观上说,这也有望帮助棋局中目前看起来相对薄弱的AI芯片类公司进一步夯实能力。
Anand Joshi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英伟达凭借卓越的软件栈,性能远超竞争对手。Ampere、Graphcore目前还无法在性能方面胜过英伟达。“他们必须主打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优势,或以价格/推理能力、性能/功耗比为突破口,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突破。”
他进一步指出,鉴于软银是OpenAI的股东,他们可能会在Arm、Graphcore平台上优化OpenAI的某些模型。这些模型可能代表最先进的AGI技术,并采取独家销售策略。这将为他们构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
“此外,我相信软银将推动Arm的技术路线图进行调整,以助力Ampere、Graphcore的发展。因此我们将看到,Arm的IP路线图会与OpenAI提出的AI大模型需求紧密契合。”Anand Joshi续称。
软银的确在强化与OpenAI的业务关联。
今年2月,软银宣布与OpenAI合作建设“水晶智能”,Arm也是其中重要成员。软银方面指出,作为与OpenAI协议的一部分,包括Arm和软银公司在内的软银集团公司将在日本优先获得OpenAI开发的最新和最先进模型。
4月1日,软银宣布进一步投资OpenAI。软银方面指出,OpenAI是其推进走向ASI的重要合作伙伴。自2024年9月起,公司已经通过软银愿景基金2号向OpenAI投资了总计22亿美元。1月21日,软银与OpenAI共同宣布了“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旨在为OpenAI构建专用的AI基础设施。本次,软银计划最高对其投资300亿美元,另有100亿美元分配给联合投资者。
当然软银对英伟达也并不全然是外界认为的“竞争/敌对”情绪,2024年11月,也就是黄仁勋与孙正义对话前后,英伟达和软银宣布将开展业务合作。一方面,软银目前需要采用英伟达GPU芯片来构建计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英伟达在通信加速方面也有部署,这将帮助完善软银ASI路线中AI-RAN方面的技术能力。
前述峰会上,黄仁勋感慨,“我投身科技领域很多年,始于PC浪潮。而整个计算产业从PC起步,此后发展到互联网,到云计算、移动云、人工智能。孙正义是全球唯一一位每一轮都(精准)选定(潜在)赢家并与之并肩发展的人物。”
当下AI浪潮正风起云涌,AI芯片领域也暗流涌动,巨头之间正显示出加速竞合的迹象,寻求更丰富的产业链能力。无论孙正义的“十年之约”结局如何,都正埋下新一轮技术转换中的重要注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停牌!301323,重大资产重组!04-13
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勇立潮头04-13
孙正义的AI野心04-12
宁波华翔拟1欧元出售6家欧洲子公司 称欧洲业务长期大额亏损04-11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拧紧三个链条 激活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活力04-11
远程股份: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无直接影响04-11
靖远县举办2025年创业能力提升训练营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