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义市鹏飞城市加氢综合能源岛一景(资料图片)。
吕梁氢能产业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建成全省最多的30座智能化煤矿,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化焦炉时代,硝基复合肥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80%,食用菌生产规模、小杂粮种植面积全省第一,生猪饲养量全省第二……
近年来,吕梁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两大课题,加快985重点产业链建设,即着力打造铝镁、特钢、装备制造、氢能、非常规天然气、碳基新材料、固废利用、白酒、医药等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生猪、肉牛、食用菌、杂粮、马铃薯、红枣(枣芽茶)、核桃、沙棘等八个特色农业产业链;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旅康养、“吕梁山护工”等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通过加快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成链。
重点工业链强“筋骨”
挺起发展脊梁
“一煤独大”曾经是吕梁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格局,在985重点产业链的指导下,吕梁将其未来的工业版图描述为“四都吕梁”“五大基地”。即打造3000亿级的“煤都”,以及各1000亿级的“氢都”“酒都”“铝都”;建成现代煤化工基地、特钢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非常规天然气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力争到2030年,全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
有基础、有潜力、有希望,这或许是吕梁选择上述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突围方向的原因所在。
以氢能产业发展为例。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焦化和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基地,吕梁现有1.6亿吨煤炭、3785万吨焦化、35亿立方非常规天然气产能,新能源“绿电”装机规模达到283兆瓦,具备了发展煤气化制氢、工业副产制氢、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的资源优势。
“3785万吨焦化产能,副产焦炉煤气80亿立方米,可产氢气超40万吨,高纯氢成本每公斤仅8元—10元,远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吕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冰峰说,吕梁氢能产业的资源优势正在助力吕梁高质量转型发展。
时下,吕梁已形成7.6万吨制氢能力,11座加氢站建成投用,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建成投产,推广氢能车辆近600辆,“气—站—运—车—用”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初步形成,氢能发展指数山西第一。同时,该市已正式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氢能产业只是吕梁市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市还充分发挥“链主”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推进9条工业产业链建设,持续做强做大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在夯实白酒、铝镁、钢铁等传统产业支撑的同时,聚力兴产业、延链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的转变。
特色农业插“智慧”翅膀
激发新兴活力
黑木耳光泽黑亮,耳型如月,口感细腻;汾州小米米粒金黄,圆润饱满,醇香甘甜;岚县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口感沙绵;临县红枣形状饱满,核小、肉厚、色深红;野生沙棘小果色泽橙黄,酸中带甜……现如今的吕梁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火爆“出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实现了从有“身份”到有“身价”的转变。
位于临县城庄镇的小马坊村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内的香菇大棚里,整齐排列的菌棒上长满了鲜嫩的香菇。工人张翠娥穿梭于大棚间,正忙着采摘香菇。“以前一年只能干四五个月,只挣2万多元,去年开始,从年头能干到年尾,一年能挣五万多元。”谈到自己的收入,张翠娥幸福地说道。
张翠娥口中的“从年头能干到年尾”,得益于园区改造的四季棚,过去冬季低温导致菌棒无法出菇,一到冬天就不得已停工,现如今,该园区810座大棚安装上了智能供热系统,实现大棚恒温调控,告别了冬歇期,年产香菇达1.2万吨,产值1.4亿元,带动周边1300多人就业,产品远销郑州、上海、福建等地。
发展特优农业,功夫在科技,关键在创新。一直以来,吕梁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立足资源禀赋,厚植科技成果转化沃土,助力破解特色农业发展瓶颈。截至2024年底,该市生猪饲养量达到374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83万头、食用菌规模1.5亿棒、杂粮144.05万亩、马铃薯45.5万亩、红枣154万亩、核桃268万亩、沙棘74万亩。与此同时,该市加快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2户,优选链主企业21户,辐射1.1万个合作社,带动近40万农户就业创业和增收。
重点服务业燃动“新引擎”
闯出黄金赛道
“去年,我们的直属企业数据运营公司与上海正德公司完成了首笔30万元商业健康保险核验数据产品交易,推动吕梁成为全省首家数据交易的城市。”吕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尹新明在谈到该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时说,目前吕梁已建成全国首个地级市三医联动全量医疗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全病案医保审核系统、医保人工智能门诊处方审核系统、医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以及全省第一家人工智能体验中心。
近年来,吕梁市依托天河云计算中心、华为吕梁大数据中心等数据资源优势,以发展数字医疗为突破口,围绕数据、算力、算法3个数字要素持续发力,全力打造数字政府、数字健康、数字能源、信创产业四大产业。
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吕梁高标准实施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项目,高起点建设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高品质打造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积极布局休闲康养小镇,大力推进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进临县车赶、汾西荣欣等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引导本地企业下沉布局县域前置仓、物流仓储等设施,开工8个粮食物流仓储项目,全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持续擦亮“吕梁山护工”金字招牌,提升家政护理、养老托育、物业服务品质。目前,“吕梁山护工”已累计培训57期10.8万余人,护工月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左右。已培育包括山西峰凡科技物流公司、汾阳大唐物流公司在内的A级以上网络货运企业80户。建成运营12个乡村e镇,开设电商零售企业2316家,网络零售额31.5亿元。五大重点服务业已燃动“新引擎”。
扬优势、补短板。吕梁面对全新的形势与艰巨的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辟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创新耦合协调发展路径。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发展强。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精力,久久为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吕梁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吕梁市市长熊义志表示。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全明
相关文章:
419场!4月全省的招聘会安排来啦04-05
如何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04-05
阵雨+雷暴大风!河南天气又迅速“变脸”直冲30℃+04-04
清明·气象丨今年清明也有“雨纷纷”吗?湖南气象专家解读04-04
无棣县行政审批局:“一朵云”数字赋能 助力“新质服务力”04-03
君乐宝:数智化转型驱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