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开年最火短剧非《家里家外》莫属,该剧上线三天播放量突破10亿,全网话题量超过50亿。而这部成本仅300万元、拍摄周期仅17天的短剧,也将其背后的咪蒙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公众号顶流到短剧女王,为何咪蒙的转身能如此精准?
1
“爽剧教母”咪蒙
咪蒙可谓名副其实的“爽剧教母”,从公众号图文到短剧视频,咪蒙将一个“爽”字贯彻到底。在图文时代,咪蒙通过《致贱人》《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等爆款文章,用极端标签制造道德审判快感,通过“手撕绿茶”“职场反杀”等叙事模板,将读者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怒转化为爽感。而在短剧时代,清醒大女主的人设、快节奏的冲突和反转,加上容易传播的金句台词,转换赛道的咪蒙依然靠精准拿捏受众情绪和人性,赚得盆满钵满。
2023年11月,咪蒙的短剧厂牌听花岛就推出了爆款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该剧在上线24小时内就吸引了近2000万元的充值。2024年,听花岛一共出品了22部作品——从开年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到下半年的《闪婚老伴是豪门》再到国庆档的《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每部短剧都吸睛又吸金。
其中,《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在上线当日的充值金额超过了2000万,《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后5天连续登顶热度榜,上线仅半个月,抖音话题总量破25亿,端原生播放量破5亿。国庆期间开播的《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在抖音上线7小时,播放量就破了千万。
为了迅速搅动观众心脏,咪蒙的短剧可以说是“三步一爽点,五步一泪点”。
以今年3月爆火的短剧《家里家外》为例,这部成本仅300万元、拍摄周期仅17天的短剧,上线三天播放量突破10亿,全网话题量超过50亿。而这部剧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咪蒙团队“爽感工业化”模式的又一次精准落地。
有媒体表示,《家里家外》有明确的“情感KPI”:每集必须包含3个以上冲突点,全剧设置不少于5个泪点,每个情节点的情绪起伏都要符合“冲突—宣泄—反转”的黄金公式。
在《家里家外》中,咪蒙团队通过高频冲突、全员恶人、反传统人物设定等策略,精准狙击观众的“爽感”。女主蔡晓艳泼辣果敢,敢斗恶婆婆、脚踹家暴男;男主陈海清表面是“霸道厂长”,回家却是“宠妻狂魔”,为维护妻子不惜与母亲决裂。这种打破传统年代剧套路的人物设定,不仅暗合现代价值观,还为观众提供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为了刺激观众的多巴胺分泌,《家里家外》设计了密集的冲突点:哥嫂将女主和孩子赶出家门,恶婆婆处处刁难,小姑子丈夫家暴出轨,班主任诬陷孩子偷班费,医生误诊孩子得绝症……有网民戏称,剧中反派角色的“恶毒指数”较传统年代剧高出42%,每集90秒的容量平均出现3.2次冲突,远超行业均值1.8次。
2
短剧竞争加剧,咪蒙战略升级
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达6.62亿人,使用率为59.7%。仅半年时间,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增长到101分钟,已经追平即时通讯。DataEye研究院预计,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680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早在去年3月,凤凰网科技就曾报道,有短剧行业从业者表示,“目前市场趋于饱和,10部短剧有1部能赚钱的概率都很低。”短剧市场也在加速降温,据统计,蛇年春节期间,热力值最高的男频短剧《老千》累计热力值不到3000万,短剧《吉天照》在站内不到2000万热度。
面对短剧市场的降温以及竞争的加剧,咪蒙团队也在不断调整战略。从“付费+广告”到“免费+广告”的模式转变,是她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家里家外》采用“免费+广告”模式,通过红果短剧平台的广告分成实现收益。根据红果短剧平台最近发布的2月份分账报告,平台单月分账首次突破了4亿元大关,头部作品单月分账可达数百万,有3部作品在上线30天内便成功分账破千万元。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观众的观看门槛,也进一步扩大了短剧的传播范围。
此外,咪蒙团队也在尝试向现实题材转型。比如,听花岛接下来将会上线的两部短剧《法官的荣耀》。其中,《法官的荣耀》以平视的视角讲述乡村法官的执法故事,以基层执法人员的“最后一公里”为切入点,带领观众走进真实的基层故事,展现执法硬度的同时,也呈现了其温情的一面。
而从极端爽感到现实题材的转型,是咪蒙试图在迎合流量与引导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的努力,虽然本质上仍是用情感共振换取商业价值,但这种尝试也为短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未来咪蒙的这种“情感套路”是否会像2019年一样“翻车”,仍需打个问号。
相关文章:
民乐县青龙水务公司:聚焦主责主业 以谋促干推进项目建设04-08
从公众号顶流到短剧女王,为何咪蒙的转身能如此精准?04-08
舞剧《朱鹮》走进日本新潟获观众点赞04-07
“徒步任山河”记者手记|在六盘山的褶皱里,我与信仰重逢04-04
观影体验拉满!国产放映系统正在悄然崛起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