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沂”评丨路与档:解码红色沂蒙的双向奔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4:00:00    

在沂蒙山区的褶皱里,蜿蜒的公路与泛黄的档案,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编织着红色精神的现代叙事。当临沂市以“交通先行”战略打通全域旅游的经脉,又以档案征集工程唤醒沉睡的历史细节,这片红色热土正用“路”与“档”的双重密码,书写着新时代的沂蒙答卷。

路:从地理通道到精神廊道

一条公路的价值,不仅在于缩短空间距离,更在于串联起散落的文化基因。临沂市规划的“红色沂蒙”主题廊道,以396公里的环线与支线公路为骨架,将战役遗址、革命遗迹与生态山水、古村古镇串联成网,让“红绿相映、红古相衬”的文旅图景跃然眼前。这条廊道不仅是游客的“快进慢游”通道,更成为红色记忆的流动展廊——路边的交通驿站化身微型纪念馆,停车港湾嵌入口述历史二维码,观景平台遥指当年烽火连天的山脊。当车轮碾过沥青路面,游客的视线与思绪早已穿越时空,与沂蒙精神完成了一场无声对话。

档:从历史碎片到时代拼图

若说公路是红色记忆的空间载体,档案则是其时间维度的锚点。临沂市档案馆近年来征集8600余件红色档案,从抗美援朝老兵的勋章到红嫂后人的口述影像,从首个团支部书记的笔记到老支前队员的账本,这些碎片在数字化技术的缝合下,重构出立体鲜活的红色图景。更值得称道的是,档案工作突破地域界限,与徐州等地共建共享资源库,让散落苏鲁边区的红色记忆重聚沂蒙。当《档纪·红色沂蒙》读本走进校园,当“为党读档”微视频刷屏社交平台,尘封的档案正以年轻态表达激活新一代的情感共鸣。

融:从单向传承到多维共生

交通与档案的“双向赋能”,催生出红色资源的创新转化。在兰陵蔬菜博览会期间增开的红色旅游专线,让游客既能采摘果蔬又能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王羲之故里片区的改造提升,将书法艺术与红色文化共冶一炉;而规划中的天宇自然博物馆新馆,更试图以地质变迁的宏大叙事呼应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这种融合不止于文旅层面:当“智汇春耕”行动的专家行走在田间,他们传授的不仅是农业技术,更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播撒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

公路延伸的不仅是游客动线,更是价值传递的路径;档案保存的不仅是历史证据,更是情感共鸣的触点。当红色基因通过交通网络融入全域旅游产业链,通过数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的精神财富便获得了可持续的生命力。这种“路档协同”模式,既守护了精神根脉,又创造了经济价值,更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国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临沂方案”。

今日的沂蒙山区,公路仍在延伸,档案持续更新。在这片曾被鲜血浸润的土地上,新时代的建设者用沥青与字节续写着红色传奇——这或许正是对沂蒙精神最生动的当代诠释:不忘来路,方能致远。

来源:今日头条·正能量葡萄MY

相关文章: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04-04

东皋“沂”评丨路与档:解码红色沂蒙的双向奔赴04-03

把握好有序有效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关键04-02

锐评|染黄毛戴金链?鲁迅形象岂能被文创“毁容”04-02

探寻革命历史,传承红色血脉!息烽三幼开展清明主题活动04-02

汝城县瑶族村民五代接力为无名红军扫墓91年04-02

孕妇乘网约车遇车祸流产 网约车平台被判担全责04-02

闪电深1度|在“沂蒙二姐”的诗歌中读懂和美乡村新农景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