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我们面前是国歌墙。《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战的烽火中,是我们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角……”清明节前夕,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厅内,一群来自新疆研学团队的学生,伴随着讲解员王浩涵深情的讲述,驻足于国歌墙前。
“老师,新疆也有参与抗战吗?”当王浩涵讲到东北抗日义勇军浴血奋战的事迹时,一位维吾尔族女学生突然举手问道。这个问题,一下子让王浩涵的思绪回到去年赴新疆塔城地区进行红色宣讲时的情景。当他深情讲述塔城各族群众在抗战期间热情接待3万余名经苏联回国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官兵时,一位哈萨克族学生激动地说:“从前觉得抗战历史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我知道了,我们的祖辈也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也为抗战胜利尽了自己的力量!”
这次跨越八千里路的红色宣讲,让王浩涵又一次体会到:“会‘讲’历史,更要会‘解’历史。”

2021年9月,王浩涵从武警辽宁总队某部退役后,怀揣着“在英雄的城市里讲述英雄的故事”梦想,成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在部队担任报道员期间,他曾深入抗洪一线记录战友们用身体筑成堤坝的瞬间,凭着这份家国情怀,王浩涵在博物馆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担任讲解员不久,王浩涵就接待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李维波。耄耋之年的老兵在残历碑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手久久不肯放下,深深感染了王浩涵。在随后的交流中,他得知李维波随志愿军高炮部队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取得击落敌机15架、击伤敌机17架、生俘敌飞行员1名的战绩,身上的每一道伤痕都记录着那段难忘的历史。
目送老英雄离开博物馆,王浩涵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他再次走进展馆,仔细观察着每一件文物。那一刻,王浩涵意识到展柜里的文物并非只是需要介绍的一件件展品,作为讲解员,他应该挖掘出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将其融入到今后的讲解中,让参观者更能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此后,王浩涵全情投入到工作中,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党史军史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挖掘展板中每一张照片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并融入革命先辈的精神一起进行讲解。

历史知识储备有了,讲解形式也需要创新。王浩涵和同事们不断尝试引入沉浸式讲解,用语言描述战斗场面,将自己和参观者融入历史事件。同时,他们还与助盲协会合作探索开发“触摸历史”讲解模式,为视障人士制订专门讲解路线;积极参与“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项目,深入乡村为孩子们讲述红色历史;走进大中小学校,运用数智化宣讲视频、抗战时期珍贵文物和史实图片等,进行体验式、沉浸式教学。
在王浩涵看来,作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除了讲解形式上的创新,还要做到“因人施讲”,比如面对特殊群体,更应该注重情节性、故事性和互动性。2024年4月9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接待了开馆以来第一个由来自全国各地17位盲人朋友组成的特殊团队。作为9名随团服务保障讲解员之一的王浩涵,在搀扶一名盲人大爷参观时,为便于老人“听懂”,他将平时熟悉的陈述性解说词,全部修改成描述性的语言。
参观结束时,这位大爷拉着王浩涵的手说:“这是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也是我听到的最精彩的讲解。谢谢你,小伙子!”
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生动的讲解,王浩涵的“粉丝”越来越多。“王老师,我想加入你们的宣讲团,和你们一起讲述历史。”去年12月初的一天,王浩涵作为宣讲团代表在沈阳工学院结束宣讲后,艺术传媒系学生刘逸宁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为博物馆培养的第500名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不到半年时间,刘逸宁就独立完成讲解任务20余场,接待参观者数量超1000人次,多次受到参观者好评。

在4年多的讲解工作中,王浩涵不仅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领悟,更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
“涵哥,我参军入伍了!”那天,这条标注“王一”的微信,让王浩涵内心澎湃了许久。
王一入伍前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学生。“毕业马上找工作,还是继续求学?”在大三期间,王一对自己的前途选择很迷茫,一度找不到人生方向。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王浩瀚负责为他们讲解。在聆听历史、观看展品的过程中,王一被东北抗联英雄群体的精神打动,尤其是当他了解到抗联密营条件十分艰苦,但东北抗联英雄依旧靠着顽强精神和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时,内心深受触动。
自此,王一对抗战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军人这个群体更加崇敬。他不仅邀约同学到本溪抗联史实教育基地“重走抗联路”,亲身体验当年抗联将士们的艰辛,还多次带着疑问跑到博物馆找王浩涵“求解”。在和王浩涵接触中,王一知道他也曾是一名军人。历史的回响,英雄的故事,军营的经历……在耳濡目染中,王一作了一个让周围人吃惊的决定:报名参军。勿忘九一八,我辈当奋发。如今,王一如愿成为武警河南总队某部的一名新兵。
“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再累也要坚持下去。”眼下,王浩涵和同事们正忙着筹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相关活动……国防教育的路上,他依旧忙碌着。“我要把抗战历史告诉更多人,把伟大抗战精神传承下去。”站在博物馆残历碑前的王浩涵,目光坚毅……(文/石任华 冯名虎 赵雷)

相关文章: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04-14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王浩涵:“会‘讲’历史,更要会‘解’历史”04-08
沈阳“最大银幕”拿下全国第二04-08
院线电影《神头岭伏击战》在潞城区神头村开机 重现抗战经典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