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4月12日消息(记者侯凯奇 见习记者苏睿楠)4月11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深化六个改革’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 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安市民政局局长李平伟,西安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国梁,西安市医保局副局长岳岚分别围绕民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领域的工作进展及民生举措进行发布,并回答媒体提问。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1562个社区9项服务功能提升
西安市民政局局长李平伟介绍,2024年西安民政系统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等领域成效显著。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开局良好。完成65个试点项目的建设并开展运营,全市1562个社区9项服务功能均有提升,不同程度解决了老百姓养老、托育、就餐、家政等基本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加积极主动。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举办2024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和第七届西安“老年大舞台”,全市敬老爱老孝老氛围愈加浓厚。全市建成83个养老服务设施、203个老年助餐点,为95.38万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完成1121户家庭适老化改造;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覆盖21万困难群众,全年发放救助资金12.6亿元;社会组织“合力团”筹措资金2700余万元,助力乡村振兴、防汛救灾等工作。
2025年,民政工作将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聚焦“家门口”服务升级,计划完成不少于65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发布全市社区嵌入式服务白名单,提升品牌化、连锁化水平。在养老服务方面,新建3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5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进9个区级公办示范性养老院建设;新增1500户空巢独居老人免费应急呼叫服务,建设适老化产品展销中心,试点智慧养老院。社会救助领域将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广碑林区“融救联助”模式,提高城乡低保及困境儿童养育标准。
夯实基层医疗与全周期健康服务
西安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国梁表示,2024年西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新(改)建60个基层医疗机构,配置379台大型设备,新增194个临床科室,16所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培训医务人员8704人次。公共卫生方面,组建73支传染病应急队伍,建成275家数字化接种门诊,居民健康素养率全省第一;中医药服务网络覆盖城乡,中医诊疗人次占比达41%,国际交流平台持续拓展。
2025年,西安将实施“强基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镇街卫生院心电图、影像“一张网”全覆盖;深化医改,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新增3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建成45个省级示范中医馆;在托育服务上,计划建设3所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50所公办托育机构,千人口托位数目标达4.8个,同时扩大“两癌”筛查、儿童孤独症筛查覆盖范围。
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提升服务效能
市医保局副局长岳岚提到,2024年西安医保报销总额超338亿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2800余万人次。2025年将推出阶段性职工医保费减征1个百分点的惠民政策,推进集采药品“三进”行动,并强化智慧医保建设,试点“医保钱包”和“无感支付”,严打欺诈骗保行为,守护群众“保命钱”。
2025年,医保部门将推进基金管理专项整治,实施职工医保阶段性减征1个百分点;深化集采药品“三进”行动,实现区县全覆盖;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推进“医保钱包”试点,建设“视频办”“无感支付”等智慧服务场景。同时,全面落实DRG付费改革,加强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试点,确保群众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针对“2025年养老服务创新点”,李平伟透露将开展经济困难家庭失能老人补贴试点、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探索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推动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并举办第三届养老产业博览会。杨国梁回应“一老一小”保障时表示,将加快“一街一公办”“一社区一机构”托育服务圈建设,2025年新增6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岳岚则详细介绍了医保经办“九个办”服务模式,包括“全城通办”“自助办”“预约办”等,全市3349个村(社区)医保服务室实现四级网络全覆盖,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最高5万元!这个重疾基金正在开放申请中04-13
深化“党建+楼道”共治模式!真如镇街道用楼道“方寸新景”绘就“真如新愿”04-13
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勇立潮头04-13
哪些药品可以医保报销?一键查询,快试试04-12